
1、基础阶段(初试当年6月前)
·主要任务\目标
(1)理解知识(50%)
理解知识逻辑,搭建知识框架,串联知识背景。学文科不是把讲义上的字认识了就行的,比如学史论,你要了解历史事件的起因(背景),才能理解历史的果(知识点)。
(2)整合知识(50%)
①“整块时间”:找一个整段的时间,按章或节在你的脑子里把知识按逻辑整合成一条线,把知识内化到你的脑子里,变成你的理解。
②“碎片时间”:利用排队、吃饭、睡前、醒来等碎片的10-20分钟的时间,在你脑子里“演电影”,把你整合好的知识在脑子里一遍一遍的过,哪里卡住了,说明就是你不会的地方,下去重点翻。
·达到的程度\标准
(1)要做到没有一个知识点不理解。
比如,一提到“鸿都门学”,你能理解“东汉;中央官学;文学艺术;世界最早;斗宦官”这些字样,说明你这个知识点理解的就可以了。
(2)能进行完整的章节框架输出。找张白纸,把你掌握的框学科框架、章节框架默写下来,能写出来说明是肯定掌握了的。
2、强化阶段(初试当年7月-8月)
·主要任务\目标
(1)整合贯通知识(50%)
在基础阶段对知识到达理解的程度上,做到同一学科内按知识专题整合,学科间相似知识进行辨别。
(2)全火力开背(50%)
所谓“得暑假者得考研”,暑期放假在家,有大量空余时间,此时不背,开学崩溃。同时,背诵本身也是加深知识的过程,在背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背书的熟练程度和你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成正比。
·达到的程度\标准
(1)默写知识框架(主观题)
准备一张白纸,从科目框架到章节框架,再到主观题知识点框架,进行这三个层级框架的默写,默写不出来,说明强化阶段的学习目标不达标。
(2)背诵知识点(选择题)
比如,一提到“鸿都门学”,你脑子里会立刻出现“东汉;中央官学;文学艺术;世界最早;斗宦官”这些字样,说明对于这个选择题知识点,你理解并掌握了。
3、精练阶段(初试当年9月-10月)
·主要任务\目标
(1)继续进行背诵(40%)。背诵一旦停止,遗忘就会立刻发生,三天不背,回到起点。
(2)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去刷题。(30%)
对于主观题来说,保持两天一道或者一天一道即可,选择题不做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做题重在质,而不是量,要关注自己为什么做错,为什么没有想到某个答题点,对于主观题,尤其是材料分析题,要多思考答题维度,多回归材料本身。
(3)整合答题思路以及分析角度。(30%)
题做多了之后,你会发现,一些材料题的答题思路、考查点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在刷题中要善于总结这样的答题角度,做好积累,为自己所用。
·达到的程度\标准
(1)全方位背诵加默写
继续准备一张白纸,按照以下逻辑默写:科目框架→章节框架→知识点框架(主观题+选择题),主观题知识点默写力求“全面且详细”,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要嫌知识点多而偷懒,能清晰的默写出来,说明333的背诵目标全面达成。
4、冲刺阶段(初试当年11月-考前)
·主要任务\目标
(1)基于考情分层次、高速度背书(40%)
10月份之前的背诵是全面详细的,而在这个阶段,背诵应该是查漏补缺的,哪里薄弱重点背哪里;其次,到12月份,考前两周的背书频率应该要达到2天背诵一本书。
(2)做题(重点做材料题)(60%)
做题的目的,一来是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做题技巧,二来是保持做题的状态、反应力直到上考场。
·达到的程度\标准
(1)白纸默写,精准背诵
继续准备白纸,每天沉下心来,沉浸式默写框架和知识点,默写时不需要一字一句的写,太慢太浪费时间,用横线代替即可,关键是知识要在你的脑子里流动,一遍遍的回放。
(2)以套卷的形式做题
自己给自己掐时间做模考,模考完结合答案评分,分数在120以上,说明你掌握的相当可以,110+说明你掌握的不错。同时,也要及时反思总结,重点搞明白那些做错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