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初试科目特点(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和复习节奏,建议考生将全年备考划分为基础→强化→冲刺三个阶段。
阶段 |
时间 |
核心任务 |
基础阶段 |
初试当年6月前 |
教材通读+基础题训练 |
强化阶段 |
初试当年7月-9月 |
真题专题突破+计量深化+热点积累 |
冲刺阶段 |
初试当年10月-12月 |
全真模拟+错题复盘+论述题训练 |
1、基础阶段(初试当年6月前)
·核心任务:
(1)完整学习微观经济学(高鸿业/范里安)+宏观经济学(曼昆),建立经济学逻辑
(2)计量经济学入门(李子奈/伍德里奇)
·具体安排:
【初试当年3月前】
(1)微观经济学:每天学习一个章节并完成课后习题。
【初试当年4-6月】
(1)宏观经济学: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看IS-LM、AD-AS、索洛模型、菲利普斯曲线。
(2)计量经济学:学习 OLS回归、假设检验、异方差、多重共线性,配合Stata/R实操(如用GDP数据做简单回归)。
(3)政治经济学(若考):理解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等核心概念。
·注意:此阶段不需要追求做题速度,但要求每个理论均能够独立完成推导(如从效用函数推导出需求曲线)。
2、强化阶段(初试当年7月-9月)
·核心任务:
(1)研究目标院校近10年真题,归纳高频考点
(2)计量经济学证明+实操(如工具变量法、面板数据回归)
(3)开始积累经济热点(如CPI、货币政策、数字经济)
·具体安排:
【初试当年7-8月】
(1)分专题刷题(如市场失灵专题、宏观经济政策专题等),同时整理错题,重点标记错误原因。
(2)计量经济学:重点突破内生性处理(IV、DID)、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可参考《高级计量经济学》(陈强)。
【初试当年9月】
(1)限时完成院校真题(建议按照考试时间,3小时完成一套试卷)。完成真题后,建议分析错题的错误原因,对考点查缺补漏。
(2)经济热点:每周精读1篇《经济学动态》或央行报告,整理可用的论述题分析框架。
·注意:计量经济学是关键拉分项,考生务必要掌握Stata/R代码解读。如果目标院校考查政治经济学,建议考生在9月开始进行系统背诵。
3、冲刺阶段(初试当年10月-考前)
·核心任务:
(1)每周进行1-2次全真模拟考试
(2)复盘核心公式、理论结论等基础考点
(3)针对高频考点预测考题
·具体安排:
(1)模拟考试:使用近3年院校真题或高质量模拟卷进行限时模考训练,侧重训练答题速度。
(2)论述题训练:建议考生每天利用15-20分钟,按照“理论+数据+案例”答题结构完成一道论述题练习。
(3)重做错题:重点复盘计量证明题。
(4)知识复盘:复习核心公式、理论定理等基础知识点;并整理3-5个核心案例,作为论述题的答题语料,提升论述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5)真题预测:根据院校命题规律,预测3-5个重点方向。
(6)心态调整:每天保持适度练习,避免熬夜,调整生物钟。
·注意:冲刺阶段重点巩固高频考点和错题,确保会做的题目不出错。此外,建议考生在每周的模拟考试外,每天限时练习一道计算题或论述题,保持答题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