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
调剂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翻译硕士 > 考点解析 >

考研翻译硕士翻译理论高频考点:目的论

来源:考研招生网 liuhuimin 2023-04-10
  考研翻译理论复试高频考点之目的论!翻译硕士中会考的一个科目是翻译理论,其中一个知识点是目的论,那么什么是目的论,它的起源是什么,核心概念是省内,有几个发展阶段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下面我们来看考研招生网的整理。
考研翻译理论高频考点:目的论
  一、目的论的起源
  翻译目的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学者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她在1971年发表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度》中第一次提出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提出不同文本的翻译原则和评价标准,为翻译目的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度研究,为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斯从新的视角对该理论进行阐释,他认为翻译同其他人类活动一样,翻译也具有目的性。他还指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都可以看做是一种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或目的。”
  二、目的论的核心概念
  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Skopos(希腊语:σκοπός),是希腊语“目的”的意思。语言学家汉斯·维米尔(Hans Vermeer)创造的一个学术用语,用以指代“翻译的目的”。
  在Paul Kussmaul看来,翻译目的论“是一种以目的论为主的翻译方法。如何达成对目标文本的翻译,取决于目标读者的知识储量,价值标准,文化规范,以及对文本的期望值。当然,(目标读者的)周身环境以及文化氛围也会影响最终的译文。因此,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考虑以上因素,以对原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删改。”
  根据维米尔(Hans Vermeer)所言,翻译的“目的”可能有三个:第一个,是对译者来说,即以翻译为职业来赚钱谋生;第二,在特定情境下,如针对目标文本指导听众/观众的交流沟通,;第三,用作翻译策略或者方法,例如在展示源语言的结构特征上。目的论中“目的”,对应其中第二种解释,该理论认为,源文本提供“目标受众所接受的文化信息”。
  三、目的论的几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
  第二阶段:汉斯·弗米尔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在译文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应该有连贯性。这三条原则提出后,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即应该由译者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弗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第三阶段: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和目的论有颇多共同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融合。
  第四阶段:克里斯汀娜·诺德全面总结和完善功能派理论。克里斯汀娜·诺德首次用英语系统阐述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虑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克里斯汀娜·诺德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并且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四、目的论三原则
  1.目的原则(skopos rule)
  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但翻译活动可以有多个目的,这些目的进一步划分为三类:(1)译者的基本目的(如谋生);(2)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3)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的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式)。但是,通常情况下,"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特定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直译、意译或介于两者之间。
  2.连贯性原则
  连贯性(coherence rule)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译入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3.忠实性原则
  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这相当于其他翻译理论所谓的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总之,这三大原则构成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但是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
  以上就是【考研翻译硕士翻译理论高频考点:目的论】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还想了解各院校复试通知、调剂通知、调剂方法、录取分数线等一系列上岸信息,可以进入考研招生网查询,本站已经整理好相关内容,搜索关键词即可,进一步提升您上岸的几率。
  (悄悄告诉大家,点击下方图片可免费获取价值万元的考研备考资料哦~)
相关阅读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2024考研必备资料+学习计划表

  • 考研公共课复习规划
  • 考研数学三历年真题
  • 英语常见易混淆词汇
  •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
  • 考研英语真题及答案
  •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推荐阅读
考研信息